说起来豆腐脑,这玩意儿有的地方豆腐花,或许还有其他的一些叫法,阿成小时候喝豆腐脑时候,都是冬天时候,这东西卖的也是老大爷,准确来说都是老爷爷了。
同样的是挑着一个扁担,就跟水浒传那个杨志押运生辰纲时候遇到卖酒的一样的,只不过这里没有蒙汗药啥的,都是平民百姓吃东西。
老头挑着扁担,扁担两头是两桶豆腐花,那种桶是传统的木桶,就是那种竹板一块一块箍起来的木桶,这种桶装的豆腐花自带一种独有的香味在里面,老汉走街串巷,叫卖是有讲究的,比如一般都是出摊的点是在上午的十点左右,这时候一般早饭早就吃过了,还没到中午时候,打牙祭的时候农村也没有啥吃的,这时候要是但凡有卖小吃的,一般家里有点闲钱都会买点打打牙祭尝尝味道的。
卖豆腐脑的老汉一般都是沿街叫卖,他从来不带“卖”这个字眼,都是一声昂扬的升调“豆”字起头,像是一个口号的起点,虽是声调,却显得为后面的字铺路一样的不喧宾夺主,接下来就是“腐”这个字眼,这个字就显得平缓很多了,但声音拖的长一些,比如是三个音节的那种了,之后就是“脑”,你会发现在中国这个国度里面,同样的一个字,各地发音却差别很大的,这个“脑”字阿成学的课本是一个音调,但是却从这个老汉嘴里听到了另外一个音调,这个调调就是三声音调一样的带着余音绕梁感觉,这三个字完毕还有一个备音“嘞”,那么连起来读是什么样子的呢?你可以想想一下这个叫卖声音“豆腐脑嘞~”这个声音从一个厚重的老汉嘴里发出,极具穿透力的在那个安静的小庄里面萦绕着,一般能够穿过三条街道听到这个声音,有买豆腐脑的人家都会提前去到他要经过的路上,或者知道他会经过自己家门口,要么准备好了钱财要么准备好了豆子,你拿钱买也行,你拿豆子换也行,他自带的有称给你称斤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