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成的四年级的暑假是那样的燥热的,这一年是公元2007年的时候。
农村孩子大多没有什么好玩的东西,除了下河摸鱼,上树摘桃,有时候还干点掏鸟窝的事儿之外,实在找不出来还有什么好玩的项目出来。
电视那时候大多数家庭都普及了,但阿成家里还没有点上电灯,原因是那个中间街道处的最后一个电线杆子距离阿成家里实在是有一百多米的距离,这个距离大概需要两个电线杆才能实现架上电的梦想,但现在多少还是有些不现实的,毕竟阿成家里还是那样的一贫如洗的样子,也许是习惯了点煤油灯的条件,阿成家里还是用着煤油灯,电费这玩意也就不需要什么交的心情了。
多年以后,阿成读到那首诗句叫“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时候,总是想起来这一时期自己坐在那煤油灯下看书学习的场景,他总觉得自己像是那个有着一身书气的淡泊明志的读书人的样子。
彼时的岁月里面,很多会玩的小朋友也开始了躁动了,比如有些常年出门在外的留守儿童,在他们父母回家之后给他们带回来很多的那个小玩具,当他们拿出来的时候,阿成是没见过的,还有的小孩子拿着父母给他们的自己工厂里面带回来的那个可以吹成很大气球的,带有油糊糊的东西,只要稍微吹开就是一个直筒子的东西,他们拿着玩,有些小朋友还有零花钱换这玩意拿来玩。
当然,更能够炫耀自己的人,还是那些天天在网吧里面的那些人,互联网已经悄无声息的在镇上兴办起来,他们还有了什么QQ号码,这些东西都伴随而来,他们还讨论着偷菜的种种行为,这让阿成觉得很是新奇,好像是以前提起来“偷”这个词都跟不好的联系到一起了,现在竟然能够光明正大的说“偷菜”,还是去的别人的农场“偷”的,阿成慢慢的听他们聊着说着,感觉是那样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