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黑之后,李景孝一直坐在个蒲团上打坐。
慢慢的,周围的人安静很长一段时间后,又忍不住的开始嘀咕,议论起来。
倒是道录司的人,或多或少见过、听过诡异之事。
虽然也在嘀咕、议论,心态却很平静。
晚上十点左右,饶广贤拿出个怀表,看了眼后问道,“景祐,还有半个时辰就子时了。”
李景孝道号景祐,但这道号听着不像道号,反而更像‘表字’。
饶广贤见李景孝坐着不动,也不说话,不由看向余福保说道,“我说老余,这次回京后。
要不找沈大人说说,干脆把景祐的道籍给消了,免得将来影响到他的仕途。”
余福保一愣,随后就猜到饶广贤的心思。
自己和饶广贤,还有沈伯平不是没机会升官,只是一直被礼部的大佬给压着。
不是谁都愿意和诡异打交道,那些个进士,就更不愿意了。
现在好不容易来了个,年轻、愿意做官、还有真本事的后辈。
等李景孝的功劳够了,总得给奖励和升官吧?
沈伯平知道的太多,大概率是走不了的。
那第一个受益的人,就是他饶广贤。
等饶广贤升官走人,余福保接替他的位置,李景孝再立功,余福保也有机会升官或者调走。
自己既跳出了道录司、又给李景孝腾出位置。
互惠互利,何乐不为?
点点头,想了想后眼睛一亮的说道,“这事好办,反正天下道籍,全归我们道录司管。
都不用涂抹或者修改道籍文书上的字迹。”
说完,看向李景孝的背影,笑呵呵的继续说着,“景祐入道籍有三个多月,涂抹或者修改反而更不妥。
好在前几天接到了圣旨,只需要在上面添上几句。
就说‘奉旨为官,师门之幸,挂印之日,再入道籍。”
挂印就是辞官,三国演义里,关二爷就挂印走人,护送嫂嫂去寻刘备。
‘再入道籍’四个字,又说明了李景孝做官期间,已经还俗,否则就不会用‘再’这个字。
这下李景孝都想对余福保竖起个大拇指了。
饶广贤则是哈哈大笑,“对对对,就按你说的写。
将来有人想查,这句要是上皇和陛下知道了,也会夸景祐识大体。”
所谓天地君亲师,皇帝的话,肯定比师门大。
而且其实根本不用七老八十了再挂印,三四十左右当道士的官员其实不算少。
这些人官至四品、三品,再想升上去,难度很大。
在家里当居家的道士,总比成天想着如何争斗。
或者花天酒地,摆烂躺平,更容易让皇帝接受。
而且理由很好找,修身养性,清静无为,这是自我修行。
名声绝对是正面的。
李景孝不由感慨,这有真本事的人,不管在哪个单位,都是香饽饽。
要是为人谨慎、谦虚点,懂得分享功劳,那就是团宠。
李景孝正想道谢,却不想忽然感受到一股灵气波动。
睁开眼看向那尸身,喝了一句,“来了。”
众人忙看向那具尸身,就见被捆成了粽子的尸体,忽然颤抖了几下。
吓得所有人要么后退,几个村老,更是差点就吓晕过去。
忙让跟随自己过来的村中子侄,扶着自己往后退。
不过,这些村民倒是没直接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