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娜几度试图帮助对方,都未曾为其解开心结,最后一次救下在河中快要溺死的伊凡后,她提出了希望对方结束生命前代自己祈祷的请求。
她忽然间明白了,为什么魅魔向对方祈祷能得到力量,而伊凡向对方祈祷亦能得到启迪。
伊凡的神情始终如一,散发着一种淡泊与超脱,犹如一面明镜般,照映着芬娜的反应。
不过虽没对芬娜用上,但快速思考的过程中,罗格思对神性也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清晨的阳光透过树梢洒在罗格思身上,他来到熟悉的螺旋塔,进行着一天的授课。
“不能去找神殿的长者,但世间又有哪个智慧之人,能解答这似不可解的疑问……”
当前的圣赫尔忒弥漫起了一股风潮,那便是“准时”。
就在教室角落中,便屹立着一座精致的摆钟,其上还刻印着《翠玉录》中的箴言。
只是没想到一个奥卡姆剃刀就让芬娜止歇了话语,且让对方产生了足够的动摇。
那时的村中大多都是驻留的老人和孩童,青壮年皆随着工业兴起前往了城市,只有伊凡还留在村中。
那时的伊凡眼中毫无生气,而现在却又平静如潭水,这其中绝对发生了某些她未曾察觉到的事情。
“应该快了,三天之内应当就会有回信。”罗格思回道。
随即他盘腿坐在地上,于他身前不远处,骤然喷涌出一股激流,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了一道华丽的水柱。
也幸好芬娜没有继续较真,不然届时的伊凡很可能会变成一个不会说话,只会让话来说他的存在。
伊凡言说内容的根基来源于罗格思前世极为著名的奥卡姆剃刀理论,前世的人们虽然常常用它来反对盲目信仰,但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提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之时,恰恰是在用来维护神的全能与自由。
“洞后有一条通道,通过通道可以去往洞外,有觉醒者走出洞穴,看到了光,看到了真实,他善意地回往洞内,试图劝说他的同伴,也使他们走出洞穴。
“那墙壁上有火光投射出来的影子,这些影子来自于外部世界的物和事,囚徒们终生只能见到影子。
芬娜颤抖着双肩,充满了不安,仿佛在试图逃避某种无形的威胁间,蓦然跌坐在了地上。
除此之外,他还将诸多相关的神学知识翻了好几遍,甚至连柏拉图晚年的《蒂迈欧篇》中对于“上帝”和“三重性”的论述都拾捣了出来。
因为他们都知晓罗格思除了教授基础外,还会经常阐述很多他对自己所创立的咒言魔法的感悟,以及对世界本源的独到见解。
还好事情推进的算是顺利,不需要等待过久的时光。
……
因她仿佛在伊凡的眼中看到了数之不尽的答案,那里有着她所能言说的、与她所不能言说的一切。
投去目光后不久,罗格思就凭着刚得到的水之灵性,发现了沙地不远处有着暗流,为了显圣,他拉着爱丽丝与艾莉娜,竭力拼了一把才造就了沙地出绿洲的奇观。
如若补全秩序与混乱,再度达成三位一体的循环,彻底超脱规制的话,说不定还能走出一条全新的路途。
但如果不去解惑,这颗疑问的种子必然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直至真的开始动摇她的信仰,因为她此时已经不由得生出了真与伪的亵渎比较。
所以他只能让信徒们帮忙收集情报,而后再由那只魅魔想办法接触并传话。
甚至让她不敢去深想,不敢再去祷告,因为她害怕自己信奉的神明,给不出更好的回应。
可她通过伊凡的双眼,明确的感觉到自己心中生出的解释,要么被涵盖了,要么太过粗糙,根本无法相抗。
他缓缓站起身来,静默的与芬娜做着对视,等待着对方的回答。
“但世间无法不依赖共相,我们每一次使用这些概括,使用这些既定的概念之时,都是在远离神,远离那唯一且终极的真实。
不过多久,德利克也来到了俱乐部,与往常不同的是,他神情中多了明显的忐忑,在帮罗格思准备大家的伙食时,还会因为心神不宁弄出些许乱子。
德利克一脸歉意的收回手,随即又不自觉地握成拳头,拇指压在掌心,喉头滚动几下后,以略显不均匀的语气同罗格思道:“米雅菈鼓励我向尤妮斯告白,我想了很久,决定听从她的建议。”
前来听课的人群里,除却一年级的学生外,还有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员,甚至一些导师与教授也会夹杂在后排。
“然而,他们错误地以为这些影子就是现实世界的全部,而没有意识到影子只是现实世界的幻象。
只是届时情感受创的德利克万一再被米雅菈趁虚而入,之后德利克被自己拉着变成一个大邪教头子,又要怎么去面对米雅菈?
“您想见吗?见恒有的三重,见至大、至善、至美的真实。”伊凡言说过后,再次问道。
“啊?”露菲亚将糕点咀嚼完,努力咽下后,下意识的疑问出声,但善于观察的她很快就自觉抓到了问题的重点,连忙严肃地颔首:“嗯!”
“累死了……”
芬娜双手撑地缓缓起身,她此刻的内心不住地翻腾,方才伊凡的话语给了她太多的打击。
这个少年是她在布道途中,路经一个乡野村庄时遇到的。
罗格思坐在沙发上,左眼戴着单片眼镜,一副快要透支的模样。
原本干枯的沙地逐渐显现出一抹翠绿的色彩,小草顽强地破土而出,灌木和树木相继生长,逐渐茂密,硕果盈枝。
还没为德利克思考多少,他不禁扫过远处互看不顺眼的爱丽丝与艾莉娜,立马对德利克告诫道:
“告白可以,等我吃完饭带着圣女、艾莉娜和露菲亚上楼之后,你再行动,听懂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