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您可是又生了什么主意啦?”
她家小姐自从那日后,便日日行为难寻目的,但她知道,就她家小姐这般天资聪慧之人,定是在干一件大事儿。
“当是将计就计。”
待安顿好白景后,沈筱筱命人捎一封信到东边去。
祁思文蹲于院前海棠树下,拿着枯枝在地上胡乱划拉,浅秋上前一瞧,全是白公子的名讳。
浅秋知小姐情深,但世间情缘无数,往往只有情深之人最苦,她心疼,却也宽慰不了心伤之人,便只得至不远不近地陪着、望着。
一小僧人拉了拉浅秋的衣袖,递给她一封信,便双手合十半鞠躬,使得浅秋也懵然中回礼,而后小僧人便走了。
上头写着:祁思文亲启。
莫不是白公子?
浅秋喜极,方才她远远地便看到了白公子在那儿,恐是与小姐发生了些不愉快,此信定然是来求和的。
她走过去,将信交于祁思文,“小姐,白公子来信。”
祁思文听名抬头,只瞧了眼那信封的字,便知道不是他,但还是接过了。
她如今思绪万千,心疲脑累,拿着手上的信封久久未拆开。
方才子玉说的,并无道理。
年七时,家中便办起了私塾,京城中贵子皆来求学,便是闻着家中祖父的名学而来,其中也有白家公子白景。
而她当时便被祖父安排与白景同坐,他时年为十,不喜言语,总是闷闷的,不与她玩,一心只有圣贤书。
她起初只觉无趣,便总逗他玩,而他总是不理,明明其他学子待她皆友善,时不时便赠她金钗银饰,唯有他总是退避三舍。
听浅秋说,他模样俊俏,尤其是那对睫毛,浓密绵长,在他白皙的肌肤上更佳,让人看了亦会心生欢喜,心驰神往。
可这塾中,却只有她愿意同他玩,其余人皆是退避。
“一个男子,却像个瓷娃娃似的,柔得像小女子似的,才不同他玩。”
“他还是病秧子呢,不能轻易碰的,万一不小心给人伤了,可要冤枉死的。”
“一天天嘴巴像是被缝上似的,一月都未曾听他说过三句话。”
······
他们越是说他,她便越是要同他一道,像故事中的侠女那般护他,即便不被领情,她依旧不辞自己为自己定下的差事。
久而久之,情窦初开之时,便有了倾心之意。
她能觉察出来,他并非无意。
若是无意,又为何书中总夹着金钗,面向她时,要送不送,漫步踌躇,最后还是她假借抢夺之名,收下了金钗。
若是无意,又为何她只是无心一说,他便寻遍全城为她偷偷搜来话本子供她取乐,还要假装不小心遗落,试问,谁会一日一本遗落在她脚下。
若是无意,又为何在她与其他学子谈笑时生了醋意,故意冷落她几个时辰,还嘴硬说身体抱恙,并非有意。
可后来不知怎么,他开始躲着她,不愿见她,她寻遍机会,制造偶遇,他却依旧待她疏离。
凡异事起,皆有因。
寻不到因,她就硬上,后来却被父亲所指摘,礼部尚书之女更当知礼知情,安守本分,不可多加生事,为家族蒙羞。
而后她只好退一步,明着不行,那她就暗地里与他接触,一来二往,她不信他还能无动于衷。
可今日,他却默认,默认自己与旁的女子有染,还要让她闭嘴,冠冕堂皇的伪君子。
可她就是恨不起来。
那个姑娘确实生性温意,虽识不清样貌,但她闻得到,是那位沈家的姑娘,沈小姐的模样京城谁人不知,子玉会有意,也情有可原。
可她已然嫁人,又怎能与他苟且,于德行不配,于礼节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