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她娘今天非要问出个什么的架势,英子破罐子破摔,主动把她跟黄多余的事情全部给讲了出来。
“英子和黄多余相识是在一次英子放学回来的路上,那天,英子正走在回家的路上,黄多余拿着一本书向她走过来,问她那句诗的意思。当时英子还很错愕这个男人是谁,为什么要问她诗。后面这个男人说他是下乡的知青,因为觉得英子在念书应该懂文学。
两个人就经常一起讨论诗歌,英子也喜欢上了这个城里来的“大诗人”,觉得他跟乡下的这些男人一点都不一样,乡下的男人多是不修边幅,不讲卫生,说话粗俗的,而黄多余的出现打破了她对男人的好奇心。
所以两人借着以诗会友的想法经常接触,所以两个人理所当然的就走到了一起去。
知道黄多余是从城里来的男人,力气小,志不在此,觉得他干农活是埋没了他的才华,所以经常把自己的口粮节省下来给他。就这样两个人已经交往两个月了。
至于为什么不告诉家人,是因为黄多余说,要做出一番事业才能以更好的面貌去见她的家人。
杏芬婶一听这个男人就不是什么好东西,哪有男人舍得自己喜欢的女人不吃东西悄悄省下来给自己的,不会干活更是屁话,那个知青都下乡几年了,又不是新来的知青还不会干活呢?说白了就是懒。
杏芬婶一时之间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说这个陷进去的女儿,恋爱中的女人完全陷入自己的思想中,任何人说她都听不进去,杏芬婶敢保证,她现在要是说一句黄多余的坏话,自家女儿绝对有一百句话来等着回她,所以一时焦心不已。
“最近你少跟他联系,再敢跟人去林子里面单独相处我打断你的腿。”杏芬婶一时之间没有想到怎么办,只有先把她的傻女儿稳住,再到知青点去打听打听这个男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
杏芬婶觉得这个事情不能急,还好自己女儿平时周一到周五不回家,周末在家自己得把她看紧一点,然后得从长计议,最好晚上回来跟孩子爹说一下,孩子爹毕竟见识多一点,或许也更了解那个男人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