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
  1. 首页
  2. 唯美
  3. 重生后,姐姐要嫁我前夫
  4. 坐歌堂(一)
设置

坐歌堂(一)(2 / 2)


    看着儿子跑走的身影,东方信鸿对着刘夫人也不禁笑着摇头说道:“这小子都快及冠了,还这么不着调,也是该娶个媳妇子管管他了。”

    自从宋家寡母安葬后没几天,宋家那边就请了媒人前来重新商量婚期,向家爹娘原本也和向阿奶一个心思,但扭不住向雨嫣这回铁了心要嫁给宋峤,还明里暗里地给她娘画大饼。

    向家两口子一合计,就对媒人说,婚期提前了,那女方的嫁妆可能就没啥时间置办了。

媒人心下虽然鄙夷,面上却是说大家都能理解。然后走出向阳村就呸了口水,暗骂向家收了聘礼不给嫁妆,有够贪婪的。

    宋家的媒人刚走,东方家请的媒人又来了,在得知向家大姑娘又重新定到了五月初十的婚期,就也笑着把东方家想同天迎娶新娘子的事儿说了。

    向家觉得一次性把两女儿的酒席办了也好,免得分两次请客麻烦,还能同时收两份礼,挺划算的,也就同意了。

    不管向家打的什么主意,眼看着婚期是越来越近。

    连已经活过一辈子的向雨涵数着日子都开始焦虑起来。

    嗨,她能不焦虑吗?她两辈子的力气加一起,估计也干不过那人高马大的家暴男啊!

    银针还没办法搞到手,要不先弄把剪刀防防身?

    想到这里,向雨涵瞄上了她娘亲针线篓里家里唯一一把剪刀,琢磨着成亲那天得想办法把它顺走。

    正在打金铺里挥汗如雨的东方晋忽然打了几个喷嚏,看得旁边指导他拉金丝的师傅一脸嫌弃……

    在确定好了婚期后,向雨涵她爹向大河匆匆忙忙地又去把家里的亲戚该请的都请了。向家的亲戚除了嫁出去的女儿,其他的基本都在本村,向雨涵她嘎婆那边,则是她娘赵氏重新定了婚期当天就去通知的。

    时间一晃眼就到了五月初九。

    一般到了出嫁的头一天,家里亲近的亲戚都是要过来帮忙,不但是为了准备第二天的嫁宴,还要参加这边的风俗——坐歌堂。

    在天还没黑下去之前,向雨涵的大伯、三姑、四姑三家人,以及赵家大舅、三舅、大姨、小姨四家人都围着五张桌子吃起晚饭来。

    平常难见荤菜的孩子们都吃的满嘴流油,欢快的不得了。

    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大伯向大江吃了饭后,都对着掌勺的赵大舅夸赞不已。

    赵家是有祖传手艺的,赵大舅也是十里八乡里有名烧大席师傅,之前刘夫人夸赞向雨涵的厨艺好,也就是向雨涵上辈子去她嘎婆家跟着大舅学的。

    赵大舅经常出去给人烧大席,性格好嘴巴也能说会道,得了众人的夸也不谦虚,还讲了几个以前出去烧大席遇到的趣事讲给大家听,把没听过的向家人都笑得合不拢嘴。

    向雨涵和向雨嫣吃了饭,就被她们大姨和小姨分别领进屋换衣服去了。

出嫁头一晚上虽然不用穿嫁衣,但坐歌堂还是要换上一套喜庆的新衣裳,简单装扮一下的。

    因为是两姐妹同时出嫁,赵氏准备了两对红烛,让两边亲戚家未出嫁的四个送嫁姑娘们拿着。

    红烛一点,向雨涵就跟着向雨嫣后面跟着前面端蜡烛的堂妹表妹们出了卧房。

    见她们俩姐妹出来,家里的长辈们就开始唱起了《迎灯歌》。

    “金儿唛银儿唛,金丝亮明灯,明灯亮海棠,红艳艳啰,月亮弯弯啰,今夜女儿出绣阁。

    女儿唛哭出唛,金丝亮明灯,明灯亮海棠,出绣房哟,月亮弯弯啰,打发女儿出绣阁。

    女儿唛出了唛,金丝亮明灯,明灯亮海棠,要离娘哟,花儿河边落,打发女儿出绣阁……

    向雨涵虽然嫁过一次人了,但那已经是好几十年前的事儿了,如今被一群全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围着唱,被这种氛围包裹着,她不由得心里也酸酸的了。

    等到众人唱完,向雨涵和向雨嫣也在堂屋里两张拼好的方桌上方坐好了。

    两张方桌的中央放着两个喜盆,旁边则是几盘装的满满的小吃食,有炒得喷香的瓜子花生,有裹着油渣的酥肉团(多是淀粉,中间掺了一点点油炸碎),必不可少的还有赵氏一年前就压好的干咸菜,另外还有两个小一些的碗里装着麦芽糖。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