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
  1. 首页
  2. 都市
  3. 三国之仲氏太子
  4. 第67章 诸葛亮的试探
设置

第67章 诸葛亮的试探(2 / 2)


    黄猗看着美艳的诸葛夫人,狐疑道:“你怎知我是黄猗,你是?”

    诸葛夫人捂嘴轻笑一声:“猗儿忘了吗?”

    “你小时候被你父母带到襄阳求医,还曾顺路到邔县我家来过。当时我几位长兄和姐姐,还给你介绍过几位名医,诊治你的……”

    诸葛夫人还要往下说,黄猗却立马反应了过来,怪叫一声,打断了诸葛夫人接下来的话。

    “小姑妈,你可千万别把那件事往出说!”黄猗连忙做了个噤声的手势,眼神几近哀求道。

    此时黄猗早已想起来,这位诸葛夫人原来是自己的一个远房姑妈的事儿。

    南阳黄氏,还有后来的江夏黄氏,其实都是邔县黄氏的分支。

    邔县黄氏,始祖黄极忠,是汉高祖刘邦手下的悍将,在平定英布叛乱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被封为异姓侯——邔侯,以邔县为封国。

    邔侯国传至四代,因罪除国,后来又被调诏复家,继续在邔县繁衍发展。

    到东汉时,邔县黄氏已然由勋侯世家,转为豪门士族,也出过不少高官大吏。

袁耀撇了一眼黄猗,心里不以为然道:不就是得了股藓和湿疹吗,这有什么不能说的。

    转念一想,袁耀却也发现了不对。股藓和湿疹虽然是顽疾,但也用不着四处求医治病吧。

    看来自己当初被这厮还有张机那老匹夫给蒙了!

    诸葛夫人也是反应了过来,此时当着众人面,也不好揭这个大侄子的老底。

    “猗儿,咱们打断骨头连着肉,可都是姓黄,邔县可是你的本家,你我可都是一家人。”

    “姑母离乡数年,今天好不容易见着个亲人……”诸葛夫人说着说着,眼角竟流出泪水来。

    这一幕也是让众人不免动容,一时不免想起了远在天边的亲人们。

    “听说猗儿你做了袁家的乘龙快婿,现在是袁将军的妹夫。”

    “既然如此,夫君,你和袁将军也不必这么生分拘礼,大家可都是亲戚!”

    诸葛夫人抹去眼泪,红着眼睛就拉着黄猗和袁耀的胳膊往里拽。

    脸皮厚如黄猗,此时也不免有些汗颜。

    这个远房小姑妈,可真是什么都能扯。

    咱们两家虽然都姓黄,但分家没有两百年,也有百八十年了,这还能扯成一家人。

    还能把袁耀这个大杆子打不着的外人,说成亲戚。

    我也是服了。

    不过黄猗转念一想,这世道,世家大族之间通婚很频繁,或许人家邔县黄氏真和汝南袁氏有亲戚关系也说不定。

    这个远房小姑妈,也不过是借自己的一面之缘,攀个亲近罢了。

诸葛夫人又流泪,又是泣声说着好话,这番情景差点搞得袁耀都信了。

    此时的他也不得不佩服起这位诸葛夫人,这演技搬上后世的大荧幕,拿个奥斯卡女配完全没问题!

    再远的亲戚,那也是亲戚。

    经过诸葛夫人这一出,袁耀和诸葛玄倒也不再像之前那么拘谨。

    两人走在一块,倒真像一对叔侄在那叙旧。

    走了没几步,袁耀的目光却忽然被诸葛玄身旁的一个少年吸引。

    此少年面容虽有些许稚气,但身高已有七尺,眉骨间透露着一股丰神飘洒之感,器宇颇为不凡。

    袁耀径直走向这少年,暗暗咽了一口唾沫,强装镇定问道:

    “汝可是诸葛亮?”

    少年诸葛亮虽身高七尺,但在七尺八寸、全身着甲的袁耀面前,仍显得有些单薄。

    只见诸葛亮微微欠身作揖,恭谨道:“孺子正是诸葛亮。”

    得到肯定的答复,袁耀脑中犹如十八级地震一样,尽管早有准备,但当自己的偶像出现在自己面前,仍然激动到不能自已。

    “久闻将军文韬武略,今日一见,得其幸甚!”

    诸葛亮不卑不亢,微笑着正对袁耀。

    文韬武略?

    袁耀的第一反应是诸葛亮在跟自己说客套话。

    但几秒后,袁耀忽然想起了自己前几天抄袭改编的那篇丐版《滕王阁序》。

    袁耀颇为心虚,尬笑道:“什么文韬武略,不过是世人对我的谬赞而已。”

“我还是有很多缺点和不足的……唔……还是希望今后能得一盖世之才辅以左右。”

    袁耀心道,论文韬武略,你可是今后两千年古代社会的楷模、是top啊!

    我这个穿越党,就算开了天眼,在多智近乎妖的卧龙先生面前,也不敢托大啊!

    诸葛亮此时也在紧紧盯着袁耀的脸庞,捕捉着任何他认为不对的细微表情。

    但是让他意外的是,袁耀那番自谦的话语,并非作伪。表情虽然古怪,但绝非虚情假意。

    自己竟一时看不透此人表里。

    诸葛亮忽然计上心来,便是故意笑道:“听闻将军前几日六步成文,出口成章,七盏酒作《豫章赋》,可是真事?”

    此时的袁耀不免有些心慌,以为诸葛亮一眼看穿了自己剽窃他人之文。

    但转念一想,要算剽窃的话,那也得有证据吧。剽窃《滕王阁序》的证据,还没出生呢!

    但他此刻心志阵脚已乱,犹如被班主任抓到抄袭小作文的小学生一样,忐忑不安道:

    “是,也不是!”

    “亮儿,你怎能用质问的口气,对袁将军如此说话!”

    诸葛玄此时比袁耀还慌乱,自己这侄子,平时老成持重,今日怎么如此荒唐冒昧!

    “无妨!”袁耀挥手止住还要说话的诸葛玄,重重吐出“无妨”二字。

    似是不想让其他人,打搅他和诸葛亮的对话。

    “此文我腹中早就有之,只不过借时而发!”

    袁耀这句话可是百分百的大实话,《滕王阁序》他高中就背得滚瓜烂熟了,自然可以说是“腹中早就有之”。

所谓“借时而发”,也是觉得当时是个一鸣惊人的好机会,就顺势背诵出来了。

    但这句话在诸葛亮听来,就完全不是这个意思了。

    看着袁耀认真的表情,善于识人看相的诸葛亮也十分确信袁耀的话是百分百的真话。

    “如此说来,将军并非有出口成章之才,亦不能六步成文?”

    诸葛亮直视袁耀双眼,似乎是要把袁耀眼中任何不对的情绪都给揪出来一样。

    诸葛玄闻言大惊失色,诸葛亮这句话可就是在妥妥地玩火了。

    一个闹不好,袁耀当场翻脸不认人都有可能!

    “亮儿,你怎能……如此放肆……”

    诸葛玄还要开口,却忽然感觉自己脑壳发冷,一扭头才发现是袁耀死死瞪着自己,于是硬生生把剩下的话都咽回了肚子里。

    袁耀冰冷的眼神似乎在警告他,若是他再敢插嘴,那放肆的,就是他诸葛玄了。

    此时的诸葛亮对诸葛玄的警告也是充耳不闻,犹自直视袁耀双眼,发问道:

    “而这《豫章赋》袁将军早有腹稿,只不过一时有感,引而发之?”

    诸葛亮却是把袁耀的解释,当成了袁耀不过是拿着一篇早有酝酿的佳作,借以技惊四座的手段罢了。

    袁耀心中暗笑,这可是你认为的啊,我可没这么说。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