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荣一怔,急忙出列,神情有些局促道:“回陛下,臣还没想到法子,不过臣下朝后会好好思考这个问题的!”
“嗯。”
虞佶点了点头,也没有为难谭荣,他自然也知道这件事情极为困难,但不想办法解决也不行。
虽然刘临将北方工商业带动了起来,但北方种不出粮食也是个大问题,长久以往肯定会出事。
“陛下,臣以为,北方工商业发展良好,百姓手中有钱,可以从南方运调粮去北方销售,至于税收,实在交不上来粮食,也可以用银两抵扣。”胡京出列说道。
李铨也赞同道:“胡大人所言在理,臣也觉得这是目前解决这件事的最好办法了。”
至于让粮食增产,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增产,所以直接略过了。
左右二相纷纷发言,其他官员们也纷纷附和,他们也赞同胡京之法。
虞佶点了点头,道:“胡爱卿所言极好,那就由朝廷亲自调度吧。”
就在他准备喊散朝时,谭荣突然说道:“陛下,监察御史刘临能解决北方百姓过冬问题,臣觉得他应该有从根本上解决此事的办法。”
虞佶微微蹙眉。
胡京都说出了解决办法了,而且他也觉得这个办法极为不错,这谭荣是脑子有问题吗?
说实话,他也想休息了,一连坐了一个多时辰了,他也有些坐不住了。
胡京等人脸色顿时一沉,谭荣这话让他极为不悦。
这是说他提出的解决之法不行?
李铨等其他官员们也是纷纷摇头,那些知道谭荣与刘临有过节的官员们虽然知道谭荣是想借机打压一下刘临,但也觉得谭荣有些莽撞了。
谭乾更是脸色一变,只想喝斥谭荣一番。
此时谭荣也反应了过来,脸色微变,心里有些后悔。
这时,虞佶看向刘临,脸上露出笑意,问道:“刘爱卿,你可有更好的办法?”
刘临看了眼谭荣,暗暗摇了摇头,才出列回道:“回陛下,臣倒是有更好的解决之法,不过说来话长,我看大家都有些累了,要不一会垂拱殿细说?”
原本他是不准备献策的,但这谭荣实在太跳了,虽然他自己挖好了坑,说不得,他只得助他一臂之力,将他推进他自己挖的坑里了。
听到刘临的话,众人先是一怔,惊讶刘临竟然有比胡京更好的解决办法。
同时也觉得他很不错,很有眼力见。
那状元郎谭荣和他一比,差距太大了,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行,一炷香后左右二相及六部尚书、刘临来垂拱殿议事。左都御史也来吧,退朝!”
憋了一肚子尿的虞佶话还没说完,就直接起身,转身向后面走去。
胡京看了刘临一眼,沉着脸走了出去。
一些胡京一派的官员们也纷纷一脸不善的看向刘临,显然他们觉得刘临这是对胡京不敬。
刘临懒得管别人,转身也向外面走去。
谭荣看着刘临的背影,眼神有些阴沉。
“混账,你在干什么?”谭乾走过来,也不管还有别的官员没走,冲着谭荣就是一顿喝斥。
谭荣最近的表现太让他失望了。
谭荣低着头,一句话都不敢说。
但他把这种憋屈全转到了刘临身上,他觉得就是刘临害他失去了方寸!
一炷香后,垂拱殿。
放了水,休息了会的众人纷纷来到了垂拱殿。
不过皇帝还没有来,几人只能先在偏殿候着。
偏殿,自有太监给几人端了杯热茶,喝了杯热茶,众人身上的寒冷也被驱散了不少。
“刘,你真有与胡大人不同的解决之法?”左都御史范丞放下茶杯,看向刘临,一脸微笑地问道。
刘临也杯里的茶饮完,放下茶杯,才缓缓道:“胡大人的方法自然是极好的,至少当下是能完美解决此事的。
我的办法倒也不是针对北方粮食减产之事,我的办法全国地区通用,所以我觉得可以试试。”
“哼,好大的口气,你难道还能让所有地方的粮食都增产?”胡京有些不悦,冷哼道。
刘临笑笑不语,这让胡京更是不悦,有种被刘临小瞧的感觉。
李铨眼睛一亮,问道:“刘御史真能让粮食增产?”
“嗯。”刘临点头。
“哦,要真能让粮食增产,那可是天下百民之福啊!”孙广有些激动的说道。
刘临嘴角一撇,心里有些不屑。
粮食再怎么增产与百姓有什么关系?还不是要被你们这些大族士绅地主们给剥削了?
最终百姓能留多少在手中?
去北方走了一趟后,刘临算是真正见识到了大虞朝的百姓过得有多惨。
绝大多数的百姓被各种赋税压在身上,别说吃饱饭了,能不被饿死都是幸运的了。
“刘御史,细说下人的方法。”李铨也是脸色一喜,说道。
“一会皇上到了再说吧。”刘临淡淡道。
他不想现在说了,一会还要再解释一遍。
似是看出了刘临的心思,李铨也是点了点头,也不再催刘临。
其他几人见刘临不像是说假,也都纷纷期待起来。
他们各家都有着无数亩良田,如果粮食能增产,他们的收入更可观。
很快,皇帝在近侍太监的陪同下来到了垂拱殿,身后则是一群端着粥和馒头的小太监。
众人向虞佶问过好后,虞佶道:“众卿先吃点东西吧。”
随即小太监们便纷纷将粥和馒头递给了各位大臣。
刘临也喝了一碗热粥,吃了两个馒头。
吃饱后,太监们收拾残局,虞佶才看向刘临,笑问道:“刘爱卿,说说你的法子吧。”
“臣的法子就是让粮食增产。”刘临说道。
“哦?快细细说来!”
虞佶眼睛一亮,其他几人也是一脸的期待。
就连对刘临有些不悦的胡京也是凝神静听。
他倒要看看刘临是不是真能让粮食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