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官员也是一怔,没想到刘临竟然敢亲自往北方解决此事,不由有些讶然。
崔木崔侍郎就道:“少年郎就是有干劲,也有冲劲啊。”
只是他这话语中,有多少讽刺意味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左相李铨皱了皱,提醒道:“你可知道,朝廷是不会给你任何钱粮去赠灾的,你确定你真能解决此事?”
从刘临身上的伯爵官服,他已经猜到了刘临的身份,刘临医术高超,再加上刚刚谈吐不凡,他对刘临还是有些好感的,不想刘临因此走错了路。
刘临看向李铨,他不认识对方,但从对方的站位来看,他很快就知道对方就是当朝左相李铨。
他听得出来李铨的好意,向李铨微微行礼致意:“多谢左相提醒,下官不需要朝廷出一分钱粮,只要朝廷给下官能在北方独立行事的特权即可。两个月之后,下官定让北方恶劣形势得到缓解,最多半年时间,便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你此话当真?”龙椅上的虞佶闻言盯着刘临,顿时有些动容。
刘临看向虞佶,坚定道:“陛下,臣若解决不了此事,定亲自取下项上人头来见!”
“好!朕就封你为监察御史,赐你天子剑,一千禁卫兵,地方官员敢不从者,就算是大同知府,也可以先斩后奏!”虞佶随即重重说道。
虞佶虽然没有什么能力,甚至好多时候还要受制于士族,但不得不说,他是一个想要做出一番大业的君主。
北方问题一直是一个难题,他也想将之解决。
如果刘临真能一劳永逸的将之解决,他这个皇帝的名声和影响力定会再上一层楼!
然而虞佶的话,却是让百官无不色变。
皇帝真相信这个黄口小儿能解决多年来百官都无法解决的难题?
他们是不信的!
而且,这个监察御史可是正六品,比状元郎刘荣都还要高一品。
谭荣拿下状元,而且其父亲还是户部尚书,都只是得了个正七品的翰林编修,刘临什么都不是,只是揭了皇榜,在皇帝面前瞎吹了一通,就得了个监察御史,他心里能平衡才怪了。
也罢,既然刘临都已经立下了军令状,百官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对于这个官职,刘临也是满意的。
监察御史,就是后世的纪检委书记,起步如此之高,已经很牛了。
刘临谢过恩后,便散朝了。
不过左右宰相和刘临三人却被皇帝留了下来。
垂拱殿。
皇上回去换装,刘临三人便立在一边等候。
左相李铨,右相胡京,两人均是五十多岁老头,此时两人都在打量着刘临。
“下官见过李大人,胡大人。”
刘临对两人微微行礼。
胡京淡淡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李铨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下官刘临。”刘临不卑不亢道。
“听说你医术很了得,治好了公主的怪病,陛下还亲封你为大虞第一御医,却被你给拒绝了?”李铨有些好奇的看着刘临。
在他看来,刘临虽然年轻,但医术的确了得,有这么厉害的医术,却不做御医,的确很少见。
“下官是略懂点医术,不过却还远远达不到御医的水平。再说了,行医只能救少数人,下官倒是以为,做官才能救天下百姓。”刘临侃侃说道。
“好一个做官才能救天下百姓,之前到是小看你了。”李铨赞赏的看着刘临,刘临的格局观让他很是满意,对于刘临之前说的经世济民也相信了几分。
右相胡京眼中闪过一抹不屑,不过很快就变成了冷漠。
大多数人刚进入仕途的时候都是一心只想为国为民,等时间一长,遭到现实毒打之后……
“皇上驾到!”
便在这时,外面传来了近侍太监的喊声,三人顿时看向垂拱殿大门口,准备迎接皇上。
很快,换了朝服的虞佶便走入了垂拱殿里。
“臣等拜见陛下!”
三人行礼。
“免礼,都坐吧。”虞佶点了点头,向着正位走去。
等皇帝先入了座,三人才纷纷坐下。
“刘爱卿,你真能一劳永逸的解决北方百姓过冬问题?而不是诓骗朕?”
虞佶刚去换衣服时想了想,还是觉得刘临成功的机会不大。
毕竟文武百官都解决不了的事,他一个少年有什么本事解决?
不是他不相信刘临,而是他也觉得这个问题要解决的确很难。
“给臣十个胆子臣也不敢诓骗陛下。”刘临神情自若的说道。
“那行吧,朕让你留下来,主要就是问你准备什么时候启程去北方,是先去大同府还是先去析津府?”虞佶点了点头问道。
刘临沉吟了下,道:“臣准备先去大同府,把大同府盘活起来,再去析津府。至于出发时间,就定在三日后吧。”
北方寒冬冻死人最多的地方就是这两个府,四十多个县。
“行,那三日后朕安排禁军送你去北方,你就先下去吧。”虞佶道。
“多谢陛下,臣告退。”
刘临行了一礼,便躬身退出了垂拱殿。
“李卿,胡卿,你们觉得这刘临的法子有几分可行度?”刘临退出去后,虞佶看向李铨和胡京问道。
他留下二相,自是有别的事要商量。
北方女真人突然崛起,这两年与辽国打的有来有回,更是多次击败了辽军。
前两天女真人的使者来到了汴京,准备与大虞联合灭辽,虽然很多大臣都知道了这件事,但皇帝还没有与大臣们正式商讨过。
所以虞佶准备先与左右二相商量之后再作定夺。
这就是他叫左右二相来垂拱殿的目的。
听到虞佶的话,李铨沉吟,似在思考。
胡京却是一脸的不屑,冷声开口:“陛下,那小子就一乳臭未干小儿,他能懂什么经世济民之法?臣觉得这件事陛下有些儿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