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成自然,对于朱祁钰改动户籍政策,包括金濂在内的大臣们其实并不情愿。
因为这就意味着他们必须抛弃旧的办法,转而重新摸索新的户籍统计方法。
这里包含有不少的工作量,并且还会有出错的概率,他们不愿意瞎折腾。
朱祁钰笑了笑,解释道:“明初,太祖皇帝为了休养生息和恢复人口,所以才实施这种政策。”
“但时过境迁,大明早已海晏河清,此时若仍然因时守旧,反而还会限制国家的发展。”
“每个人擅长的东西都不同,老子是个军士,儿子若是擅长经商,也得去当个兵,这样严重限制了民众的自由。”
听到朱祁钰的解释,大臣们纷纷低头沉思,开始琢磨这些话的合理性。
半晌,金濂开口说道:“陛下,臣明白了,户部将会加派人手前往各州县,协助记录百姓们的改动户籍。”
自从朱祁镇母子死了以后,朱祁钰在一众大臣的分量很重,大臣们轻易不会出言反对。
毕竟这位可是连弑兄杀嫡母的事情都敢干,要是随便招惹到他,恐怕小命都保不住。
比起户籍改动,大臣们更关心北征草原的事情,这可是大事情。
于谦站出来拱手说道:“陛下,北征草原一事是否过于仓促,臣觉得应当缓上两年。”
对于北征草原的事情,大臣们并不会出言反对,毕竟这可是大明立国以来,一直实施的政策。
虽说土木堡之变,大明损失十分惨重,甚至有丢掉国都的风险。
但这也直接证明了草原部落的危害,往后大明肯定要打回去,报一箭之仇。
可就是土木堡之变,于谦认为去年国家元气大伤,不宜这么着急发动一场大型战争。
按照于谦和其他大臣的认知,大明境内有战斗力的部队只有亲卫营和十团营。
但十团营都是一群新兵,他们训练时长还不足一年,战斗力尚未可知。
而亲卫营虽然很能打,可毕竟人数太少,北征草原怕是力有不逮。
可他们并不知道,经过新式练兵法锤炼后,亲卫营和十团营的战力爆表,武德充沛。
这群家伙早就憋着一股火气,就像是即将喷发的火山一样,想要狠狠地发泄出来。
再加上即将研发出来的火炮和火枪,朱祁钰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不出征的理由。
朱祁钰摆了摆手,说道:“于尚书,朕明白你心中的担心,但朕意已决,无需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