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位老臣胡濙,则是因为其经验丰富,他从宣德元年便担任礼部尚书,到如今已经有24年。
作为历经数朝的老臣,再加上又是宣宗朱瞻基的托孤五大臣,朱祁钰对他委以重任,也是理所应当。
至于王文和于谦,一个是自己的铁杆小弟,必须得把自己人安插进去。
另一个则是公正无私的于少保,同时他又是这群大臣中能力最出众的那位。
有了这四个人,即便在缺少朱祁钰的情况下,大明的朝政也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群臣之中,徐有贞听到圣旨以后,整个人慌乱不已,心中的恐惧油然而生。
与其他人不同,徐有贞捕捉到一个重点,那便是朱祁钰年后就能恢复过来。
按照早先商定的计划,宗室和勋贵会慢慢推太子朱见深上位监国。
届时重新夺回后宫掌控权的孙太后,会通过票拟批红的机制,再把控朝堂和政事。
待朱祁钰病情恶化到无法抑制的地步,朱祁镇就会趁机发动政变,夺回皇位和大明江山。
这个过程时间有点久,可能要两到三个月的时间,需徐徐图之。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虽然不知道朱祁钰的身体是如何恢复过来。
但既然传出消息,那实际情况也许会更糟,毕竟朱祁钰已经有颁布新命令的能力了。
想到这,徐有贞连忙站出来说道:“国不可一日无君,不如让太子朱见深监国,这样更为合理。”
听到这话,大臣们纷纷将目光望向徐有贞,部分大臣眉头紧皱,脸色不悦。
王文闻言大怒,质问道:“大胆,徐有贞你这是什么意思,居然敢质疑陛下的决定,是要造反吗?”
于谦紧绷着脸,出言说道:“陛下不过偶染小病,不至于这般小题大做,慎言!”
在他俩的身边,王直和胡濙的脸色也很差,他们没想到一个小小的通政,居然敢说这样的话。
金濂自然选择支持朱祁钰的决定,俞士悦和高谷虽然不明显,但他们也偏向朱祁钰。
这个时期的内阁初具影响力,但内阁地位远不如六部尚书。
夺门之变发生后,李贤二度入阁,明英宗朱祁镇命其“掌文渊阁事”,加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
从此,李贤在内阁地位独尊,英宗朱祁镇凡军国大事皆与他商议。
而群臣也都尊称李贤为首辅,这才让他成为明朝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内阁首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