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可小说
  1. 首页
  2. 历史
  3. 大明慈父朱祁钰
  4. 第88章 年的第一场雪
设置

第88章 年的第一场雪(2 / 2)


    金英闻言面露惶恐状,忙俯身行礼道:“陛下,这不过是臣的分内之事,您这般说是折煞臣了。”

    说罢,金英再度行了一礼,作为历经数朝的老人,他十分清楚自己的位置。

    眼见朱祁钰和金英寒暄完毕,王诚对着金英说道:“师傅,小子给你请礼。”

    金英见状微微点了点头,然后吩咐一起来的小太监递上批红的奏折,给朱祁钰审阅批复。

    在不少人印象里,明朝太监能权倾朝野、祸乱皇朝,还出了许多着名的宦官,比如魏忠贤、王振和刘瑾等。

    除了皇帝的宠幸以外,这些宦官还掌握皇权重要的组成部分——批红权。

    这一切,还要追溯到号称“女中尧舜”的张皇后,是她作出了改变朝堂格局的决定。

    宣德十年,明宣宗留下“大事白皇太后行”的遗言后离开人世,新皇帝朱祁镇不满八岁,无法理政。

    彼时,成为太皇太后的张氏不愿垂帘听政,只能将朝政处理流程变革为“票拟批红”。

    这个流程,大致是地方或者朝堂各部司将事务整合成奏疏,递交至通政司初步处理,再将奏疏转递给司礼监。

    司礼监根据所涉事项的复杂度进行分类,其中简单的事务,会直接转给对应的部司处理。

那些较为复杂的奏疏,则移送至内阁,由内阁大学士给出处理意见。

    内阁初步处理后,一般会把奏疏和处理意见转至对应执行的六部。

    如果六部不同意内阁的意见,也会针对性的给出自己的看法,这一步骤叫“部覆”。

    最后,内阁根据“部覆”附署正式的处理建议,通常是夹一张字条在奏疏中,这就是“票拟”。

    内阁票拟后的奏疏会回到司礼监,由皇帝或者司礼监的太监对内阁的票拟给出“同意”或“不同意”的决定。

    如果“同意”,需要将内阁的票拟在奏疏上重新抄一遍,加盖玉玺后,成为正式旨意并转对应的部门去执行。

    如果“不同意”则将奏疏退回内阁,让他们重新进行票拟,由于用的是红笔,这一步骤被称为“批红”。

    乍一看,批红权似乎很大,太监们通过它参与朝政,也掌握了皇朝诸多事物的决策权。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这个制度巧妙地将朝政的“决策权”一分为二,让内阁和太监都无法拥有真正的决策权。

    内阁方面,票拟说到底只是建议,并没有包含任何的决策的成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回到顶部